为全面提升辅导员队伍育人能力与工作水平,深入推进辅导员工作室的内涵式建设与品牌化发展,9月25日下午,我校学生工作部在图书馆710组织召开了2025年秋季学期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座谈会,围绕吸纳新成员、规划建设新路径、明确发展新目标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党委委员贺红斌参加,会议由航空维修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翟晶晶主持。
会议伊始,翟晶晶宣读了辅导员工作室新吸纳的7名成员名单,为工作室注入了新鲜血液。随后,工作室主持人李铁军就工作室的成立背景、现阶段建设成效、面临的主要挑战及未来发展构想作了汇报,并重点就如何将工作室打造成为辅导员育人工作的创新高地提出了五项具体要求:一要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提升专业能力;二要发挥骨干引领作用,着力打造工作品牌;三要深耕班级管理,形成鲜明工作特色;四要积极参与竞赛评比,潜心开展科学研究;五要做好个人职业规划,实现可持续专业发展。
座谈会上,与会辅导员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分享了心得体会,并就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他们一致表示,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书写学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发展的新篇章。
贺红斌对辅导员们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付出的辛勤努力和展现出的高度负责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强调,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结合当前工作实际,他对工作室建设提出了三点指导性意见:一是要“跳出岗位看岗位”,提升工作格局。工作室成员不能满足于处理日常事务,需加强对理论方针的深入学习与领悟,提升政治素养和理论深度;要善于整合校内外、院系间、课内外的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努力将工作室建设成为思政工作的“智囊团”,共同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二是要“跳出现在看发展”,把握育人规律。要系统总结反思过往工作经验,精准研判学生成长成才的新特点、新趋势,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未来,将工作室打造成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孵化器”,推动成员实现从“经验型”事务工作者向“前瞻型”育人专家的转型。三是要“跳出具体看抽象”,凝练工作成果。要善于从繁杂的具体案例中抽身,进行方法论层面的提炼与建模,通过课题研究、论文、案例开发等形式,系统化输出高质量成果,打造体现我校学生工作水平的“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方向迈进。 辅导员工作室是辅导员开展实践探索、专题研讨、经验分享的重要平台。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加强顶层设计与组织实施,扎实推进各项建设任务,力争使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特色更加鲜明、精品不断涌现、品牌效应凸显、育人实效显著。(通讯员:刘恋)
一审:郭邦顺
二审:熊湘玲
三审:张思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