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源漱玉,孕武陵清骨;天门拄穹,撑航苑高标。有群彦者,不操桴鼓整戎行,不执经卷守彝伦,是为张航纪检人。其行若澧水潜流,润堤不喧;其志似天门磐石,镇基愈固,默护育才舟,恒守兴校矩。
观其履迹,常在细微。晓色初分,已巡楼宇察授业秉心;暮色将合,犹驻实训核匠作规程。遇招标则按册稽程,恐锱铢蚀本;逢奖助则按名核实,防毫厘寒生。案头卷帙堆雪,朱批皆为警策;笔下条款凝霜,墨痕尽是担当。无讲堂喝彩之荣,有卷宗纠错之劳;无台前聚光之耀,有暗处排险之辛。
察其秉性,素持刚柔。见微瑕不逞峻法,促膝析纪理、陈利害,使红脸成警醒;遇困惑便引章释疑,推心纾纠结、暖人心,让底线入肌理。执纪时霜刃出鞘,对逾矩者不避亲疏,如澧水击石;育人时春雨沾尘,对初萌者善引善导,似武陵披绿。
探其胸次,总与校院同频。“双高”攻坚则盯项目、核资金,务使每文用在刃;技能竞技则督流程、审公允,必让每力见其功。不求碑石记名,惟愿停机坪雏鹰振翅无扰;不图简牍留声,只盼讲舍堂桃李抽枝有风。
澧水汤汤,载不动此间默默;天门耸耸,记不尽此中拳拳。然航苑每寸清风、每步稳健,皆印其痕。张航纪检人者,以纪为绳绾校脉,以责为楫助帆行,于航空育才征途中,甘为默然执舵、矢志护行之人也。
有诗曰:
天门垂峻护庠园,澧水奔雷砺直臣。
案上朱痕明典宪,场中步履察微尘。
执纪敢当霜剑锐,育人长抱蕙风温。
航槎欲破云程远,自有丹心作镇坤。
【解读文后这首诗】
这首律诗紧扣张航纪检人的身份特质与使命担当,融景、叙事、抒怀于一体,既嵌合张家界航院“天门”“澧水”的地域标识,又暗合纪检工作“刚正”“护校”的核心职责,逐联解读如下:
首联(天门垂峻护庠园,澧水奔雷砺直臣):以景起笔,定调全篇。“天门垂峻”既写张家界天门山的巍峨,又喻纪检工作如高山般坚守原则、筑牢屏障,守护“庠园”(学校);“澧水奔雷”状澧水奔腾的气势,暗指纪检人在履职中秉持的刚劲风骨,借山水之性映人格之正,开篇便将地域特色与人物精神绑定。
颔联(案上朱痕明典宪,场中步履察微尘):聚焦日常履职,写实纪检工作。“案上朱痕”对应赋中“案头卷帙堆雪,朱批皆为警策”,“典宪”即纪律规章,写其伏案办公时以红笔标注规章、明晰底线;“场中步履”呼应赋里“巡楼宇”“驻实训”的奔波,“察微尘”强调从细微处排查风险(如招标漏洞、奖助偏差),一句“案上”、一句“场中”,概尽纪检人“内外兼督、粗细俱察”的状态。
颈联(执纪敢当霜剑锐,育人长抱蕙风温):直击工作特质,显“刚柔相济”之态。“霜剑锐”化用赋中“执纪时霜刃出鞘”,写面对违纪逾矩时,敢于亮出纪律“利剑”,不避亲疏、绝不姑息;“蕙风温”呼应赋里“育人时春雨沾尘”,“蕙风”即温润的风,喻其开展廉政教育、疏导师生疑虑时,以温和耐心传递纪律温度,刚柔并济间,尽现纪检工作“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初心。
尾联(航槎欲破云程远,自有丹心作镇坤):收束于使命,升华格局。“航槎”(航船)既扣“航院”之名,又喻学校发展的征程,“破云程远”寄寓航院冲击“双高”、迈向更高目标的愿景;“丹心作镇坤”中,“丹心”是纪检人的赤诚,“镇坤”(安定根基)点明其核心作用——以忠诚担当筑牢学校发展的“压舱石”,让航院的前行之路行稳致远,与赋末“默然执舵、矢志护行”的定位形成完美呼应。
版权所有: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3-2028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湘教QS3-200505-000058